【国名】缅甸联邦共和国(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)
【地理位置】缅甸地处北纬9°58′至28°31′之间和东经92°20′至101°11′之间。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,海岸线长2832公里。国土面积67.66万平方公里。缅甸位于东6.5区,GMT+06:30,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半小时。
【行政区划】缅甸全国分为7个省、7个邦和两个中央直辖市。7个省分别为:仰光、曼德勒、勃固、马圭、实皆、伊洛瓦底、德林达依;7个邦分别为掸邦、克钦邦、克耶邦、孟邦、克伦邦、钦邦、若开邦;两个直辖市为内比都和仰光。
仰光是缅甸第一大经济中心,是仰光省的省会,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,仰光河下游,距出海口34公里,地势低平,是缅甸最大城市,全国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仰光市下辖33个镇区,面积312平方英里,人口600万,其中华人华侨约20万。
【人口分布】缅甸人口约5150万人(2014年),共有135个民族。缅甸人口最多的前5位城市分别是仰光、曼德勒、毛淡棉、勃固和勃生。
【民族】缅甸共有135个民族,主要有缅族(约占65%)、掸族(约占8.5%)、克伦族(约占6.2%)、若开族(约占5%)、孟族(约占3%)、克钦族(约占2.5%)、钦族(约占2.2%)、克耶族(约占0.4%)等。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,其中缅、克钦、克伦、掸和孟等族有文字。
【语言】缅甸共有100多种民族语言。官方语言为缅语、英语,主要的民族语言包括缅、克钦、克耶、克伦、钦、孟、若开、掸等民族的语言,英语是流行的主要外国语。
【宗教】85%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,且十分虔诚,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,每逢缅历初一、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、布施钱财、物品。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,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,视佛塔、寺庙为圣地,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、外国贵宾,下至平民百姓,进入佛寺一律赤脚,否则将被视为对佛教不敬。还有约8%的人信奉伊斯兰教。
【气候条件】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,为热带,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.
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,最冷月(1月)的平均气温为20℃-25℃;最热月(4、5月间)的平均气温为25℃-30℃。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。缅甸雨量丰沛,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、7、8三个月,其次为5月、9、10月,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,中部为雨影区,年降雨量不足1000mm,是缅甸的干燥地带。5-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%-95%左右。由于受季风的影响,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(3月至5月中旬)、雨季(5月中旬至10月)、凉季(11月至次年2月)。
【自然资源】矿产资源:矿产资源主要有锡、钨、锌、铝、锑、锰、金、银等,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。
石油与天然气:缅甸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,根据测量结果,约有1.6亿桶石油和20.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。
林业资源: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41%,主要分布在北、西、南部。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的主要产区。缅甸林业种类有2300种,其中乔木1200余种,世界60%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%的柚木均产自缅甸。缅甸还盛产檀木、灌木、鸡翅、铁力、酸枝木、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,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。此外,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。竹类品种97种,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,主要分布在若开、缅中地区。藤木32种,年产量约7600万根,主要分布在克钦、掸邦,有水藤、红藤,只有小部分出口,想做缅甸生意的,木材资源方面大有可为。
水力资源:缅甸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。据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勘测,缅甸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
渔业和海洋资源:缅甸海岸线长2832公里,专属经济区48.6万平方公里,适宜捕捞海域22.5万平方公里,平均年捕捞量105万吨。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大
【习俗】饮食习惯:缅甸人常用米粉、面条或炒饭作早点,也有喝咖啡、红茶和吃点心的。午餐和晚餐为正餐,以米饭为主食。菜肴特点为油多、带酸辣、味重。常用各种幼果、鲜菜嫩叶作小菜,蘸佐料吃。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,用手抓着吃。随着社会发展,用刀、叉、勺进食者逐渐增多。
服饰: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,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,统称“笼基”,男裙称“布梭”,女裙称“特敏”。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,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。每逢重要场合,男人多戴缅式礼帽,缅语称“岗包”,用细藤编胚、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。缅甸妇女多留长发,挽发髻,戴鲜花,喜爱用“檀那伽”的香木浆涂在脸上,有清凉、防晒、护肤作用。缅甸人不分男女,不分场合均穿拖鞋,军人除外。
人名:缅甸人只有名字,没有姓,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,以示性别、长幼和尊卑。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,名字前冠以“吴”(叔、伯、先生之意),对平辈冠以“哥”(兄辈之意),对晚辈则称“貌”(意为弟弟)。妇女也同样,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“杜”(姑、姨、婶之意),对晚辈或平辈称“玛”(意为姑娘姐妹)。
皈依礼:按缅甸佛教习惯,男子在成人前,一般从五六岁起,都要举行剃度仪式,进寺庙当一次和尚,时间可长可短,一般为一个星期,这样才算成人,在社会上才会受到尊敬。
缅历新年(泼水节):泼水节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,为缅历新年,类似中国的春节。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,通常历时3到4天。按照缅甸风俗,节日期间,不分男女老少,可以相互泼水,泼水节的水象征着幸福吉祥,表示除旧迎新。
禁忌: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。小孩双手交叉胸前,表示对大人的尊敬。
【节假日】法定节日:
独立节,1月4日,纪念缅甸1948年1月4日独立日; 联邦节,2月12日,纪念1947年2月12日昂山签署《彬龙条约》决定成立缅甸联邦; 农民节,3月2日,纪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胜利; 建军节,3月27日,初为抗日节,1955年改为建军节; 泼水节,4月13日前后(缅历新年); 工人节,5月1日; 烈士节,7月19日,纪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将军等人遇难; 民族节,12月1日。 民间节日:
浴榕节,4月下旬,缅历2月月圆日举行。缅甸将菩提树(榕树)视为佛的化身,在最炎热干旱季节给菩提树淋水,有希望佛教弘扬光大之意。 点灯节,10月,缅历7月月圆日。传说佛祖在雨季时到天庭守戒诵经3个月,到缅历7月月圆日重返人间,凡间张灯结彩迎佛祖归来。 敬老节,10月,缅历7月。传说众僧侣在雨季守戒3个月后跪请佛祖训示,后人效法,在此期间举行敬老活动。 献袈裟节,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,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。善男信女要向僧侣敬献袈裟,在8月月圆日点灯迎神,举行各种娱乐活动。此日又称“光明节”。 作家节,12月上旬,缅历9月1日。古时举行拜神活动,从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奖励“像神一样崇高的”大作家们。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“作家节”。 缅甸政府部门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,周六和周日为公休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