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子在翡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,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品质。翡翠的色(绿色)固然很重要,但它必须植根于好地子之中,只有在好地子的衬托下,翡翠的色才能展现出她那美丽的芳容。 反之,即便色再多,没有好地子陪衬也是枉然。综上所述,地子的类型复杂,名称繁多,初学者似乎难以全面掌握。其实不然,由于地子的命名是以形象比喻为原则的,因而通过名称本身便可顾名思义地了解其地子的基本特性,而无须对这些名称强记硬背。 另一方面,地子的命名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,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。譬如说,藕粉地、米汤底、蜡烛底等一类地子就没有实质性的差别,只是因个人习惯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而已。其实它们是有共同点的,那就是肉质比较细腻、纯净,但有浑浊感,种、水很一般。 因此,对于地子的理解只需凭个人的直观感觉便可。也就是说,你认为它像什么,那它就是什么,仅此而已。如何判断地子的好坏:地子的好坏不仅看外观是否漂亮,更要通过种、水来体现。肉质细腻,底帐纯净,少棉,无渣,种、水又好,就是好的地子;反之,则是差的地子。关于种、水话题前已较详阐述,自不必多说。只是在判断地子好坏时还需注意几个问题。 1.但凡好的地子都会带有一点色彩,不会是纯白的,也就是要有一些“商分”,甚至还会有二点点发灰,这是正常现象。 而差的地子往往会发白。看起来很漂亮,但实际上地子的种很嫩,这主要是由于翡翠在生长中没有经历过充填、密实,如白底青玉料即是。特别要注意玉料的中心部位会不会有“白心”,若有白心,意味着地子的种差。 2.有玉纹的翡翠,其种质一般较好。玉纹即纹理、线理,主要是一些线状、丝状棉以及矿物颗粒定向排列的纹路,也包括一些条纹状的色带,它们是由定向排列的硬玉片纹理或重结晶的破劈纹理构成的。 玉纹有粗有细,有疏有密,不同品质的地子会有不同表现形式的玉纹,因而可以通过玉纹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地子的好坏。一般来说,种比较好的地子其玉纹一般比较明显;种差的地子其玉纹或无、或呈弯曲状,豆底一般不出现玉纹及;而种特别好的地子则因硬玉颗粒特别细小而看不到玉数,玻璃地、塑胶底就看不到玉文,但显微镜下可见硬玉细小颗粒呈定向排列,或者是玉纹很细、很直。 玉纹比较明显,纹路平直、细而密集,是好地子的表现形式,其种很老。 翡翠的地子有明显的玉纹,因而种老。 翡翠的地子有定向排列的棉纹,这是种老的表现。但若将其视为瑕疵,就可能误判,而给价不到位,失去机会。
豆底翡翠,地子没有玉纹,因而种很嫩。 有玉纹的翡翠为何种老,其个中缘由可从玉纹的形成机制得到解释。翡翠在形成期内在巨大的定向压力作用下,不仅被压碎、压实,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垂直应力方向的线理和滑动层理,这就形成了翡翠的玉纹。 玉纹存在与否及其形态特征还与翡翠所受糜棱化强度有关,糜棱化越强烈,硬玉被压得越碎、越密实,所出现的玉纹就越细、越密、越直,翡翠的种就越老。 当糜棱化很弱或无时,硬玉本受或很少受到压碎、压实,于是翡裂就很少出现玉纹,硬玉排列的定向性也就不明显,满翠的种就会差。由此看出,玉纹是可以作为鉴别翡翠地子好坏的依据之一的。 总的说来,玉纹细而直、矿物排列的方向性比较明显的地子一般是比较好的,其种、水较好。了解这一点对于翡翠玉友来说很有帮助。
|